美國大學自傳在寫什麼?一場自我探索的成年之旅
當招生官看到學術背景與條件相仿的同學,他們會以你自傳中所表達的價值觀、洞察力、成熟度來做出決選。也就是說,你必須好好思考並表達:什麼事物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為什麼重要?你想給你未來的同學當個什麼樣的朋友呢?
試想一下,你作為某知名交響樂團的指揮。你的責任重大,必須整合樂手的特質、塑造樂團的格調、並讓整體演奏的音色圓融。身兼多職的你還必須管理新成員加入樂團的事宜,而有天兩位小提琴手遞上履歷,角逐樂團的最後一個席次。這兩位提琴手各以優異的表現通過了試奏;他們的履歷中也列舉了顯赫的音樂世家背景、頂尖的音樂學歷、和深厚的演出經驗。
你要怎麼做出抉擇呢?若兩位提琴手從表面上看來是一樣厲害的,那你總得跟他們聊聊天,藉此了解他們的藝術哲理、演奏動機、和對樂團的期望吧!作為一位指揮,這個「軟實力選人」的過程非常重要,因為不只是正式演出時要拿得出頂尖的水準,平時的排練也必須和諧、順利、並有所成效。
而大學招生官與樂團指揮的心態相差不遠。一言以蔽之,當有200名成績優秀的高中生來搶100個大學名額時,「個性」就成了最後的決勝關鍵。就如同樂團指揮,大學招生官也必須整合學生特質、塑造大學的學術格調,讓校園裡的每位發聲的同學都能得到師生同儕的迴響。換句話說,在學術表現通過門檻的條件之下,招生官還必須知道你會是怎麼樣的室友、隊友、研究夥伴、事業夥伴。
此時,你的自傳就變得無比重要。當招生官看到學術背景與條件相仿的同學,他們就會用你自傳中所表達的價值觀、洞察力、成熟度來做出決選。也就是說,你必須好好思考並表達:什麼事物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為什麼重要?你想給你未來的同學當個什麼樣的朋友呢?
到目前為止,你可能覺得寫自傳就是一個抽象、現實、又殘忍的事情,但我們從招生官的角度分析自傳這個玩意難免會這麼覺得,畢竟他們的工作就是選人。身為學生的你,對自傳應有不一樣的理解。
從一個最現實的層面來說,自傳有個你必須把握的特質:它是申請表上唯一一個你能夠全權掌控的元素。論SAT、ACT,你可能因為運氣不好或天生不擅長考試而搞砸;論學校GPA,你可能因為老師扣分嚴格或是很晚轉到雙語部等等理由而無法挽救;論課外活動或競賽,你可能因為別人突出的表現而失去發光發熱的機會。以上這些讓你倒楣的身外之物,寫自傳時碰不到,不成藉口。論自傳的品質,唯你是問。你不做學生、不做選手、不做社團團員的時候,你是怎麼樣的「人」呢?你有哪些面向跟人格是你希望別人知道的?光是能夠「全權掌控」這一點就應該足以說服你自己傾心傾力於自傳的寫作了。
好好想想吧,你希望一位朋友看見你哪裡好?你經歷過什麼人生挑戰嗎?你常做什麼白日夢?不需要在別人面前裝模作樣時,你的真實自我長什麼樣子?這是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但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很顯然的,這些問題都沒辦法以單刀直入、一針見血的方式簡單回答,甚至讓你頭痛不堪。然而,準備成為大學生的你也必須學會克服這些因「反思自己」而產生的心理障礙與自我否定。
總而言之,寫大學自傳就像一場自我探索的成年之旅,自傳既是自畫像,也是成年禮。很快的,你將不再是青年,必須離鄉背井,獨立做主,甚至爬升到更高的社會階級,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很快的,將不再有師長軟硬兼施的教你讀書。在進入到無比自由又充滿未知的大學生活前,你必須透過寫自傳來培養一種「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恐懼與弱點,並認可自己的長處與待人處事後,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