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自傳初稿怎麼寫?一條生乳捲教你寫出人生故事
在不同的時間點上,你會長得不一樣、會跟不同人要好、忙於不同事物、做不同的夢、採不同的待人處事之道。然而,能夠點出自己在不同時間的不同之處,即是敘述自己的成長之路,正是各大學想見的,成熟的同學所擁有的「自知之明」。
對多數同學來說,大學自傳的寫作過程將費時三到七個月,還要同時準備申請作業、學校段考等大小雜事。要在這禍不單行的日子裡,跟加加總總不過幾頁的自傳搏鬥這麼長一段時間,著實痛苦。而且,要用既簡潔又有趣的方式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與人生觀,這個任務之艱鉅,讓人不禁退縮、一再拖稿。恨啊!為什麼我們沒辦法大筆一揮而就?多麼希望招生官能夠遠距讀心,見得我們的好,然後錄取我們啊!
這種腸枯思竭、力不從心的感覺每位同學都會遇到,幾年前的我也不例外。但我們總不能拜託大學使用「全人」而非片面的方式評估我們的學習能力,然後擺爛不提筆自介吧。值得慶幸的是,自傳的寫作跟騎腳踏車一樣,是起步困難而後輕鬆的任務——真的沒有任何草稿比初稿還要難以下筆了。如果你是害怕寫不好的同學,我認為心態上可以做些調整:別讓完美主義阻礙你,產出不盡完美的草稿,畢竟完美的完稿必須來自不完美的初稿。
好吧,就算你終於拾起了踏出第一步的勇氣與決心……
「從何開始?」最大的問題猶在。
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可以先觀察這條切片的生乳捲。我們看一眼便能猜到它的口味,還能夠流著口水想像它的味道及口感。
比較有趣的是,不管你從哪裡下刀,切開一看,都會發現這條生乳捲的每個切片都一模一樣:相同大小、相同口感、同樣彎捲的奶油夾心。這條生乳捲是名副其實的「從頭到尾都一樣」。
但,你不是一條生乳捲,你是穿梭了17、8年時光的青少年;倘若有把神奇的刀子,能把你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像生乳捲那樣切開,你的每個「切面」都會長得不一樣、會跟不同人要好、忙於不同事物、做不同的夢、採不同的待人處事之道。然而,能夠點出自己在不同時間的不同之處,即是敘述自己的成長之路,正是各大學想見的,成熟的同學所擁有的「自知之明」。
將現在的自己切開,你是什麼樣子、什麼口味?
再將過去的自己切開,是什麼樣子、什麼夾心?
或許你覺得不可思議,但這兩個「人生切片」是足以撐起一篇精彩文章的「骨架」。至於文章的「血肉」,不妨以生物學家、糕點師、或體育評論員之姿,解釋你自己的「人生切片」有何不同或相似之處?為了證明對自己動刀並非難事,我想分享一些我在網路上讀過,欣賞過的自傳範本,給大家看看一些「人生切片」例子。
以下三個例句裡,有三位同學是這麼敘述過去的自己:
我以前就是那種因為不敢跟麥當勞櫃檯要番茄醬包而單吃薯條的人。(I was that type of kid to eat French Fries dry because I couldn’t confront the McDonalds cashier for some Heinz packets.)
我沒辦法用邏輯辯證我最直觀的信念: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人人應得的基本人權。(I couldn’t logically defend what I intuitively believed: that every human being has a right to good health.)
九年級那年,我第一次踏入健身房時,裡頭全是散發著濃濃汗味及火藥味的足球員。(The first time I walked into the weight room my freshman year, I entered a room packed with football players reeking of sweat, intensity, and competition.)
同樣的三位同學在申請大學之時又是這麼敘述自己:
現在的我不再逃避問題,而會勇敢面對。(I now confront issues instead of avoiding them.)
其實我從來就不需要什麼華麗的理由來印證為什麼「健康」是人皆應享的基本人權——我需要的是自我反思。(I didn’t need an elaborate and intricate reason to prove to myself that health is an inalienable right for every human being—I needed self reflection.)
我再也不害怕作為健身房裡頭唯一的人、唯一的女生、唯一的水球選手。(I am no longer afraid of being the only person, only female, only water polo player in the weight room.)
請務必注意的是,這些句子節錄自距離你很遠的完稿,它們肯定都經過作者還有老師們的精心編輯後才敢刊載出來,因此千萬別被這些範例嚇到,覺得他們寫得很好,而害怕自己辦不到。你們肯定也辦得到——找到一個時間點,用一個簡單的句子敘述過去的自己,然後解釋你如何隨著時間過去而有所不同。你的兩個「人生切片」之間的距離就要用自己的故事填滿。
最後我想重申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重點的觀念(閱讀:大學自傳在寫什麼?一場自我探索的成年之旅):你想要講的故事常常無法以單刀直入、一針見血的方式簡單闡述。然而,你必須學會克服這些難題,因「反思自己」而產生的心理障礙與自我否定,正是準備成為大學生的你的必經之路。畢竟,你一輩子都要面對自己;不如從現在開始,學習和自己建立更深層關係。